患者服务

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服务 > 服务专区 > 健康知识 > 正文

春语心理工作室告诉您,肿瘤君来袭,心里过不去的坎儿怎么破!

来源:外联宣传部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6-09   点击量:   作者: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有281.4万名中国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有超过7500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君击垮的是你的身体还是心理防线?

真实案例分享:

陕西省肿瘤医院内科病院一病区,主人公是一位被确诊为淋巴瘤的许老太(化名),68岁,优秀教师,桃李满天下,而且两个儿子也教育的很好,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工作也不错,退休后的她又忙着带孙子,生活顺风顺水的许老太直到被印着“淋巴瘤”字样的检查报告吓坏了,面对癌症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她一度怀疑自己拿错了报告。老太太一直身体不错,没有出现过大病,家人和她一度很迟疑,于是老太太就去了多家医院做复查,期待检查结果是有问题的。她跑遍了包括全市最好的医院在内的数家医院,但最后的结果都是告诉她已患上了淋巴瘤这一事实,并告诉她需要尽快的做化疗,缓解病情,甚至还有治愈的希望。

但老人一辈子要强,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自己会得这种病,借口要过“春节”等等理由,拒不接受任何治疗。三个月后病情加重,老太太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接受化疗,但老太太始终感到绝望。她食不知味,睡不着觉,每天呆坐着,或者躺着,并拒绝亲友探望,总是反复强调,我也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什么老天爷要这么惩罚我?慢慢的老太太,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做什么事没有力气,什么都做不了也不想做,每天都不想出门,也不想讲话,不愿意与人沟通,每天就躺在床上,感觉生活没有意思,失去了兴趣。

就这样,老太太折腾了半个多月,脸色越来越不好,消瘦了不少,目光呆滞,家人都很着急,想了很多方法讨老人开心,但都被老人拒绝了。老人还总是有想要轻生的想法,想要“速战速决”结束自己的生命,家里人劝了很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相关科室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后,将案例上报,并联系了春语心理工作组的心理咨询师下病区探访,经过充分的交流,老太太愿意做出改变,积极应对癌症。

针对上述案例,陕西省肿瘤医院春语心理工作室负责人刘爱兰老师解答:“癌症诊断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创伤,就像生活中其他压力性事件一样,对个体患病前存在的精神模式和世界观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使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核心信仰产生质疑,越来越多的的研究资料表明,帮助患者适当的情感表达、建立健康的适应模式,对于帮助患者降低情感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时许老太表现出的心理症状,也是中国很多癌症患者的共同认知误区。

下面小编作为春语心理工作组心理咨询师同刘爱兰老师一起带领大家认识癌症患者一些常见的误区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误区1:患了癌症等于死

许老太太认为患了癌症就等于死亡。这个想法是存在偏颇的,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想法,就要纠正她的认识。譬如许老太查出的是淋巴瘤,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一部分淋巴瘤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来改变现状的,甚至可以治愈的,现在就有很多成功的抗癌的案例,在没有接受积极治疗就轻易放弃生命并不是明智的举动。有一线生机都不应该放弃,我们除了积极的改变许老太的想法外,同时鼓励许老太积极规律的进食,补充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凡事从好的地方去想,也有利于缓解她癌症的继发反应。

误区2:患了癌症等于“没用了”

许老太认为得了癌症就“没用了”,再也照顾不了家人,成了家里人的拖累。很多人会想,身患癌症就成了一无是处的废人,以后不仅帮不到家里人,还要拖累家里人,家里人要支付巨额的治疗费用,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照顾她,她本身又是好强的性格, 不想让自己成为大家的拖累,因此就很难逾越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儿。

刘爱兰老师建议,要让患者学会换位思考,这点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问患者如果患病是您的老伴儿或是儿子,您会怎么做?许老太:那我肯定会细心的照顾和鼓励他积极治疗。那您为什么会想要照顾老伴儿: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啊!”“那您患了癌症,家人也是希望可以好好照顾您的”……同时鼓励许老太能够给家人做出“应对疾病”的榜样,因为只要人活着,总会生病,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家人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相信这样的对话,可以帮患者清楚的认知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让她相信,家里人的做法也是跟她一样的,并不会把她看成是家里人的拖累。如是所做,许老太的想法就出现了转变,她不再把自己当成是家庭的拖累。癌症患者应该摆脱自己是家庭负担和拖累的思想,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和配合治疗。

误区3:患了癌症就等于“失去一切”

许老太认为得了癌症就是失去了一切。她觉得身患癌症的生活就再也不能回到以前了。什么都失去了,但许老太没有想到自己除了身体患病外,其他一切依然没有变化,她仍然有和睦的家庭,体恤的老伴儿,孝顺的子女,乖巧的外孙,他们都没有变化,他们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没有因为患病而消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她患了癌症后,反而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心。老伴儿天天陪着她,家里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她开心起来,要让许老太意识到自己是家中的重心,家里人关心的重点,在无怨无悔的关心着她,她就不会再觉得自己失去一切了。

误区4:患了癌症唯一解决办法等于“死

许老太认为死是解决癌症唯一的方法。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其实死亡是可以带来很多可能性的。从心理学来看,死亡可以带来有利和无利的两方面:死亡有利的结果是死亡可以摆脱疾病的痛苦,减轻家庭的负担和麻烦,这同时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思想;但死亡还有很多不利的结果,譬如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朋友,你的死亡带给家庭痛苦和沉重的负担,家庭不再完整,也不能与老友聚会聊天等等。许老太并没有意识到生命不完全属于她自己一个人的,她还有家人、朋友。要让老太太觉得自己是无可替代的,在家族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并不会因为生病而有任何改变,让老太太觉得死亡的不利结果远远超出有利结果,轻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可以找一个她在乎的人,譬如说倾注了许老太许多心血的大孙子,你可以反复提及,如果轻生以后就没有机会看着大孙子考上名牌大学了,幸福的成长等等,从而改变老太太不想活的想法!

告别焦虑情绪小贴士

      面对这些绕不开的情形,癌症病友们又该如何告别焦虑的心情呢?在此我们给出几个小贴士。

      1. 我们不妨试着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这个方法看似传统,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使人平静下来,关注当下,减轻不必要的对未来的担心。

      2. 最重要还是与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多沟通,把不良情绪憋在心里不仅会憋出心理问题,长此以往还会在身体上反应出来,非常不利于癌症的康复。

      对家属而言,能给予病人最大的支持,就是陪伴。陪伴不仅仅是在他身边照料他,而是要让他感觉到,我和你的心在一起,这种心灵与情感意义上的陪伴在病人诊断、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都至关重要。

     3. 找到生活的寄托。我们不可能因为身患癌症就远离社会,逃离职场,在有限的资源下我们仍然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斯坦福医院有个医生患了肺癌,治疗后,他坚持写作,记录心路历程,身体开始好转后就回到了临床线上,如今的他写得更多、看得更多、感受更多。每天早上5点半,当他按下闹铃,僵硬的身体苏醒,而妻子仍在身边酣睡时,他会又一次对自己说:

     “我不知道我可以前行多久,但我仍将前行。

     穿上了手术衣,仍然走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他重回岗位不是因为经济拮据,而是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让他忘记病痛,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能找到生存的价值。

4个建议,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最后,癌症病友们自己该做些什么改善身体状况呢?

     1. 控制体重。众所周知,肥胖是很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各种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所以对于癌症病友们来说,控制体重下显得尤为重要。

     2.保持适量的运动。对于康复期的病友们来说,应该尽量保持中度的体力活动,建议每天快步走2030分钟。

     研究证明,适当的锻炼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时间。不过运动还需量力而行,若是让自己过度疲劳就得不偿失了。

     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是各种癌症的元凶和危险因素。因此,要想减少癌症复发,就尽量不要抽烟喝酒,远离这些致病原。

     4.健康饮食。很多病友在患病后会寻求各种灵丹妙药,盲目进补。其实还不如改掉得病前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质量好的食品,多食用蔬菜水果,适当吃粗粮,少吃红肉、高糖和高脂食物,保持各项营养要素的适当比例,这样才有利于调理身体和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