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前列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据统计中国人最低,欧洲人最高,非洲和以色列居间,我国及日本等国家为前列腺癌低发地区,但无选择50岁以上男性尸检前列腺节段切片发现潜化癌病灶数与欧美相近,因此有人认为东方人癌生长比西方人缓慢,临床病例较少。另外前列腺癌与环境亦有关系。
前列腺癌 (prostatic carcinoma /prostatic cancer) 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据报道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以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同时由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如酸性磷酸酶的放射免疫测定,前列腺液的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经直肠的超声显像,CT检查以及前列腺穿刺针改进等,使前列腺癌得以早期诊断,也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的改变相关。如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改变会导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具有BRCA1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是无BRCA1基因男性的3倍;而P53基因的异常与高级别、高侵袭性的前列腺癌密切相关。基因的改变也可能与饮食等环境因素相关。基因改变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越大。在少数情况下,前列腺癌可能具有遗传性。 目前总结出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1.绝对危险因素:
(1)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2)家族史: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男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直系男性亲属一般指父亲和兄弟。如果亲属中有1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那么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群高1倍;如果有2个,将会高3倍。这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一个或是一组基因相关,只是这些基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科学家完全鉴定出来。
(3)人种:前列腺癌在非洲裔美国人(即美国黑种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人和美国白种人,而非洲黑种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是世界范围内最低的。居住在美国的亚裔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于白种人,但明显高于亚洲的本土男性。虽然前列腺癌在黄种人中的发病率还未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但无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4)前列腺内出现细胞异常的病理改变:患有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男性,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胞生长形态的异常,虽并不属于癌,但往往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只是尚未检测出。
2.相对危险因素:
(1) 饮食:一些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从32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癌死亡率与总脂肪摄入量有关。而平时饮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的人患病概率较低。
(2) 雄激素水平: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诱因之一。雄激素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
中国居民前列腺癌患病率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饮酒、离婚或丧偶,以及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中国人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吃青绿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预防与早期检查:
预防
1 老年人健康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前列腺情况。
2 利用现有一切手段进行细致检查。
3 对不能确诊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必要时早期切除。
4食物中保证摄入足量的硒,权威医学临床实验证明发现人体血液中硒浓度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概率会低4~5倍。硒元素普遍存在土壤中,鸡蛋和青花鱼含有大量的无机硒。而较无机硒,绿色蔬菜中的有机硒更利于人体吸收,男性朋友多吃蒜、嫩茎花椰菜和陀螺蘑菇,就可以较好地吸收有机硒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癌。
5日常饮食注意选择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西红柿、杏、番石榴、西瓜、番木瓜和红葡萄均含有较多的番茄红素,其中尤以西红柿中的含量为最高。
早期检查
直肠指诊
前列腺检查一般会进行直肠指诊检查,通过直肠来触摸前列腺,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有无疼痛等,还可以通过感受肛门括约肌的张力间接了解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前列腺表面摸到硬结则应考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查血PSA(患前列腺癌时会增高),必要时做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内浆小泡产生、含有237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为34kD,在功能上属于类激肽释放酶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PSA存在于前列腺内质网和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分泌物中,无论正常前列腺组织还是病变前列腺组织内均含有PSA,且单个细胞PSA含量相对恒定,PSA可被α1-抗糜蛋白酶和α2-巨球蛋白结合而失活,通常血液中没有或仅有极微量的PSA。
B超
X线检查
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如平片可检测前列腺有无钙化或结石影。造影可帮助检查有无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CT检查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检查
对于明确前列腺肿块的性质十分有用,对明确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分型和细胞学特征帮助极大。可以经直肠针吸活检,也可以经会阴穿刺活检,有一定的痛苦和创伤,但十分必要。
尿道造影
膀胱及尿道检查是将导管插入膀胱,注入3%~6%碘化钠溶液100~200ml,以使膀胱显影的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膀胱瘤、膀胱憩室、外在压迫,如前列腺肥大等疾病。
CT与MRI
CT与MRI均适于诊断膀胱和前列腺疾病。但对于显示病变向器官邻近脂肪组织的侵犯,对于显示前列腺内在组织结构,显示中央区和周围区以及移行区,MRI优于CT。
诊断和分类
诊断
1 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
1)压迫症状 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2)转移症状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2 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和盆腔MRI检查,CT对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低于MRI。因前列腺癌骨转移率较高,在决定治疗方案前通常还要进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确诊前列腺癌需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可通过组织学分级进行评估,最常用的是Gleason评分系统,依据前列腺癌组织中主要结构区和次要结构区的评分之和将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划分为2~10分,分化最好的是1+1=2分,最差的是5+5=10分。
分类
(1)前列腺潜伏癌:是指在生前没有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在死后尸检中由病理学检查发现的原发于前列腺的腺癌。潜伏癌可发生在前列腺的任何部位,但以中心区和外周区多见,且常为分化好的腺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5%~50%。我国北医大泌尿研究所研究报道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率为3 4%。统计学研究表明,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2)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3)前列腺隐匿癌: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4)前列腺临床癌:临床检查(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
治疗
前列腺癌有多种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利弊。根据治疗的目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分为治愈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姑息性治疗是指那些以延缓肿瘤进展和缓解肿瘤相关症状为目的的疗法。
1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愈性治疗方法,称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将前列腺和肿瘤完整切除。前列腺癌根治术可采用经耻骨后途径(切口从脐到耻骨上缘)、经会阴途径(切口位于阴囊和肛门之间)和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的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疾病特征,以及医生的技术特长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2细胞治疗
机体内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细胞杀伤性T细胞等,它们本身就能够对抗前列腺癌细胞的产生。根据实验观察,一个前列腺癌细胞需要上百个淋巴细胞对付它。而一立方厘米大小的瘤块中约有10亿个瘤细胞。因此,如果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就能够有效的消灭前列腺癌细胞,对抗前列腺癌细胞的生成,这就是细胞免疫疗法的基本理念。
3 其他治疗
1.体外适型放射治疗:是一种将外照射治疗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新方法,通过提高前列腺部位的最大照射剂量同时减少前列腺周围组织的照射剂量,可减少传统体外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2.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近距离放疗):是将放射性粒子经过会阴部皮肤种植到前列腺中,通过近距离放射线对前列腺癌杀伤,因损伤小、通常不需要其他治疗辅助,也是前列腺癌的治愈性治疗方法之一。根据肿瘤的分级、分期、PSA值,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后可进一步加用体外适型放射治疗。
3.冷冻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超声引导下将探针通过会阴部皮肤置入前列腺中,然后将零下96摄氏度的液氮注入探针以冷冻并杀死肿瘤细胞。目前,冷冻治疗常作为外照射治疗后无效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
4.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和组织内肿瘤射频消融:也是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局部治疗方法。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和放疗相比,它们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十分确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评估。
5.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包括服药、打针、服药联合打针、双侧睾丸切除。通过去除或阻止睾酮(即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产生作用,以暂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延缓疾病的恶化进展。
6.化疗:用于治疗那些对内分泌治疗抵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以期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命。研究已经证实,多西他赛能有效延长内分泌治疗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卡巴他赛可以进一步延长那些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患者的生存时间。许多临床试验正在研究新的药物和药物组合,目的是为了找到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少的治疗手段。阿比特龙是其中最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对于内分泌治疗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率颇高。
7.核素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手段。静脉注射或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骨转移导致的骨痛。
8.其他治疗:其他治疗手段如生物靶向治疗仍在临床试验中。
随访
治疗之后即是随访的开始,第一次随访主要检查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有无尿失禁、肠道症状以及性功能状态等。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PSA和/或直肠指诊检查,2年后每6个月检测,5年后每年进行检测;无特殊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常规进行骨扫描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直肠指诊阳性,血清PSA持续升高,行骨盆CT/MRI以及骨扫描;存在骨痛,不论PSA水平如何,均应行骨扫描。
营养
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中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查指出:前列腺癌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日光照射,长期接触镉等化学物质,饮食高热量、动物脂肪和维生素A、D等。
1、饮食中的维生素 研究表明正常前列腺中的维生素A浓度比前列腺癌组织高5~7倍,表明维生素A对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可大大降低前列腺癌的危险性。维生素C、E作为体内的重要抗氧化剂,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和分化。因此,中老年男性应该适当多食富含以上维生素的食物。
2、饮食中的脂肪 前列腺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的饮食结构有明显差别,低发区的中国食物中脂肪成分少,谷物、蔬菜、大豆制品较多,而高发区则刚好相反,这种现象提示食物中的脂肪是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原因之一。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来自牛肉、猪肉等肉类和植物油。
3、饮食中的热量 高热量饮食是前列腺癌发生一个刺激因素,高热量可以加速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增殖加快,导致癌形成。高热量饮食人群中前列腺癌发病率比低热量饮食人群中前列腺癌发病率高70%。
4、饮食中的其他 研究表明常吃豆类食品的男子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要比不常吃豆类食品的男性低。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食用豆类食品较多的亚洲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要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专家指出,豆类食品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降低雄性激素的致癌风险。自然界的许多食物中都含有植物雌激素,如大豆、黄豆、花生等,可适当多食。此外茶叶中亦含有丰富的抑制前列腺的物质如黄酮醇儿茶酸,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因此可以适当多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