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肿

乳腺病院

放疗医院

妇瘤病院

肿瘤内科病院

门急诊科

肿瘤外科手术平台

远程会诊中心

医技科室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陕肿 > 肿瘤内科病院 > 中西医结合病区 > 健康教育 > 正文

科普|此“肝”非彼“肝” --听专家说说中医对“肝”的认识

来源: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6-20   点击量:   作者:

肝脏,西医解剖术语,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腹部右侧横隔膜之下,胆囊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器官,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 字形器官。肝脏是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去氧化,储存肝糖元,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水电解质调节等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见肝脏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由于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

中医五脏六腑中的“肝”并非西医的解剖意义上的“肝”。

指导专家:中西医结合病区 袁彬主任医师

01

中医眼里的“肝”是怎样的?

中医所说的肝,不仅仅是解剖器官,更强调其功能,《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言“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 《十四经发挥》描述“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 如同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肝作为五脏之一,主怒,对应五行中木,与四时之春相通,与六腑之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肝主藏血,有血海之称。肝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性与生殖等息息相关。

02

中医眼里的“肝”有哪些功能?

肝主疏泄:是指肝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性与生殖(调理冲任、调节精室)。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

因为天气渐热,有部分人喜欢用冷水冲澡,冷水洗过之后全身感觉到凉爽,这也是许多人喜欢用洗冷水澡的原因。

肝主藏血:肝有“血海”之称,其具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通过贮藏血液来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反之,血液是护肝养肝的基础,血流量的减少使肝内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肝脏吸收营养、代谢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

03

肝的生理特性

肝喜条达:舒畅、通达之意。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为刚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急而动,易亢易逆,故被喻为“将军之官”。

肝体阴而用阳:体用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肝脏之本体;用,言肝脏之功能活动。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言体阴。肝之功能主疏泄,以气为用,性喜条达而主升,内寄相火,故言用阳。体阴与用阳之间即相互为用,又相互影响,揭示了肝藏血与肝主疏泄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

肝气主升:肝在五行属木,方位为东,季节为春,居阳升之方,行春升之令,其气以升发为顺。肝气升发则生养之政可化,诸脏之气生生有由,化育既施则气血冲和,五脏安定,生机不息。这是也是春季养肝之道。

04

肝还会引发哪些问题?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在体合筋,开窃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肝藏魂,在志为怒;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足厥阴肝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肝经。子午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即丑时。肝血不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风动之症、抖症、头摇晃等,其实都是肝血不足的象。同样,肝血不足的人,会非常烦躁,会经常发脾气。

肝经出现病症,会有很多表现:1,两胁下痛。2,目无所见、视力模糊。3,肝血凝聚,气脉不通。4,腰痛不可俯仰。5,生殖系统出现问题。6,嗓子疼、口苦、口干。7,面尘脱色。8,食古不化。9,遗溺闭癃。

05

中医如何治疗肝癌?

肝癌是西医学的病名,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的“积”的描述与此病相似,根据症状又称为“鼓胀”“伏梁” “积聚”、“症瘕”等。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临床常用以扶正、抗癌、散结为主。

为什么同一种病不同的中医开的方子不相同?

不同的医生开不同的药方,用哪个好?

西医是按照指南来的,而中医不一样,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以肝癌为例,可能一个大夫从脾胃入手,一个是从肝入手,两个方子可能都有效果。一个疾病的恶性循环我们打断它的点不止一个,只要切断即可。中医治疗特别强调见到患者本人,这样才能如实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