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天使心语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天使心语 > 正文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见闻

来源:内三科   编辑:   发布时间:2019-01-15   点击量:   作者: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五月,草长莺飞季,三秦满是华美的芳菲。风云千樯,五月,终于走出了出国留学的一步,这一次要与我的医院、我的同事、我的城市别离一年之久了。
犹记得申请出国时去找宋张骏院长面谈,他在言语中流露出对医院发展的高瞻远瞩和许多期望,他本人在学术和临床上都做的很优秀,他也希望能通过一些途径来提升医院员工的学识和眼界。最后院长办公会通过了我的申请,真心感谢医院各位领导及张燕军主任及内三科对我的大力支持。
      从我踏上飞往美国航班的那一刻,回头已无路。心中的忐忑不安亦渐浓,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语境、素昧平生的面孔,还有即将面临的工作中的各种困难,都不可预知,一个即将开启的谜团,既有威慑、也有诱惑。
以不变应万变,一颗极强的求知欲心、一份踏踏实实学习的态度、一股勤奋刻苦的钻劲,让我有信心去面对接下来要面临的一切困难。一定要去看看地球另一端的“他们”,在医学临床和科研上都在做些什么,师夷长技。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霍普金斯医院)

      一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我对自己这一年的学习任务规划了三个,一是在实验室能独立承担一部分肿瘤相关的科研课题,为今后申请科研基金积累一定的视角和基础,争取多发SCI;二是参加临床学习,除了学习美国医生治疗肿瘤的新的方法、新的理论,也要学习他们的一些工作方法、了解美国的医疗体制;三是,利用美国的英语环境,把自己的英语口语、写作等方面提升一下,为今后西安国际化、医院国际化储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办好入职手续留念
      感谢Akhilesh Pandey教授和Xinyan Wu教授为我提供了这次留学的机会。办完入职手续很快就开始了工作,此前只是通过邮件与教授进行的沟通,入职后跟同事交流和自己感受,知道Pandey教授是一位非常严谨、要求近乎苛刻的印度裔教授,但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实验室高质量的论文屡见不鲜。这个实验室中融合了中国人、美国人、韩国人以及印度人,大部分都是Postdoc(博后)的身份,每个人的阅历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科研背景,但是相同的是他们对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很是让我钦佩。
      Pandey教授第一次见面就要求我尽快提高英语水平,必须达到与他能正常的交流,其后也给我不断的安排文献阅读任务,间断的小范围的课题讨论和每周的组会都是他检验我们的途径。然后便开启了每天爆炸式的学习,刚开始很不适应,跟不上节奏,压力很大,被驱赶着前进。但慢慢的也都适应了这种节奏,也就从这种严格要求中感受到了明显的进步,他的这些要求和方法都不再是压力了,而成为自己获取新的知识、新的科研思路的有利的工具。

在组会上做报告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里这种独立研究主体式的实验室分散在各个楼上,有几百个吧,规模有大有小,但他们绝大部分都会有每周一次的课题组组会,有的实验室还安排有一些Journal Club(文献俱乐部)进行文献的解读。课题组组会是学习、思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组会都是安排在中午开始,无论是哪个身份或者哪个阶层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中午休息,都是手里拿着简单的快餐,做专题报告、集体讨论学习。组会上,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进行提问,会后可以和主要研究者不断交流,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科研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语言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友好,他们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和你讨论,给你解释,这种感觉也让自己少了很多焦躁的情绪,沉下心来从基础学习,那种感觉是从研究生毕业后再也没有过的。
      最让我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讨论的环节,每一张PPT都会有很多的问题,提问可以在演讲过程中的任何时刻进行,不必到演讲结束再提问。他们观念认为,学习一定是要有问题讨论,不然是对发言人的不尊重,所以每个人都是全神贯注的去听、不去避讳的提问。也就是这样每一次1个小时的讨论多会拖到2个小时左右,但是一个专题下来对于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发言者收获甚大。
      经过1个月的预实验和半年多的主体实验过程,庆幸自己的实验结果还不错,于是又继续的往深入的做了一部分的内容。

乳腺癌靶向治疗研发者赫赛汀(Herceptin)及后来的CDK4/6抑制剂的研发者丹尼斯.斯拉蒙(Dennis J. Slamon)

      作为一名临床肿瘤内科医生,从来不忘自己的临床需求。霍普金斯医院的科研在全世界是领先的,医院连续二十多年在全美排名都是第一,最近几年排名系统改革仍盘踞全美第三。
这里临床科室也都有每周的讲座学习。首先是每周三肿瘤中心都会安排讲座,我是大部分的讲课都听了,还记了笔记,间断的还有很多校内外的知名的教授的进行讲座,我也会尽力去参加。最让我兴奋的是还听了一次丹尼斯.斯拉蒙(Dennis J. Slamon)教授的讲座,他是乳腺癌靶向治疗-赫赛汀(Herceptin)及后来的CDK4/6抑制剂的研发者,他的事迹被拍成电影《生存证明》(Living Proof),在国内时就看过了,这是肿瘤治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
      后来医院安排了临床见习,为自己选择了消化道肿瘤科室。门诊与中国的门诊感觉很不同,美国的病人采取的是预约制,一上午就预约2-3个病人,病人和医生有充足的时间沟通,但是,患者看医生的时间也受限制了,不像中国患者看病容易,往往得提前一两月预约,在看病方便性上还是希望患者能珍惜中国看病环境。

与Christine Pratilas 教授查房中

      在病房也随着教授查房,在肿瘤治疗方面他们大部分都在做靶向和免疫治疗,不断的启动临床试验,有这样的科研团队作为支撑,也产生了很多划时代的标志性的治疗药物,赫赛汀、PD-1和PDL-1都是在这里走向世界的。目前部分患者PD-1和PDL-1已经产生了耐药,他们又在这些耐药的病人身上找靶点和基因突变,研究还在继续延伸,不久新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法,又会在那里起航造福于肿瘤患者。
      一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我又回到了我热爱的医院,在美国,我看到了他们的一些先进之处,也看到了我们的优势。陕西省肿瘤医院作为肿瘤优势专科医院,分科细致,术业专攻,以其声誉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患者,这几年在临床和科研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感谢医院派我出去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把自己在外所学习到的、见识到的应用到工作中去,为医院的发展尽微薄之力。(文:王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