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二学习刚结束的医学生,今年夏天很幸运的能在陕西省肿瘤医院见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近距离接触“临床医生”这一职业,感触良多。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课本上的知识虽然丰富,但依然有些抽象。而在医院里,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图片出现在化验单、检查报告上时,那种抽象的知识活生生的呈现在眼前的奇妙感受,至今难以忘记。
见习的日子并非想象中那么忙碌和辛苦,每天跟着老师去查房,听老师和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交流,看病历,看化验单和报告单,看似单调,但却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查房的过程中,我做到的,仅仅是“看”,老师则是“观察”。能够在听病人主诉的同时,观察病人表现出来可能异常的地方,这是一位合格医生的基本能力,也是我需要培养和成长的方面。听老师和患者或患者家属交流的时候,似乎每句话每个词都是经过思考和斟酌,用一种委婉的、不那么直白的方式来解释病情或者治疗方案,避免戳痛对方本已敏感和紧张的神经。同样,在医院里不论去哪里,都不要跑起来,目的就是不给病人增加额外的心理压力。医院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似乎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紧张和焦灼,因此语言和表达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见习之前十分疑惑学校安排见习的目的,因为大二结束还没真正接触到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我们去医院能干什么呢?见习结束之后,才意识到,见习,并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从心里把停留在普遍意义上的“医生”内化为深处的自我认可,更是培养一种对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当每天清晨辗转一个多小时到医院但穿上白大褂疲惫尽消的时候,第一次被叫做大夫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别人对我说“谢谢医生”的时候......那么多责任感油然而生的时刻,或许是见习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最后,感谢这20多天以来指导我的张老师,她不仅仅把我看作是来见习的学生,还把我当作朋友,更是医院的一份子来对待。学习上答疑解惑,工作中树立榜样,生活上关心照顾……凡此种种,让我在这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以积极健康的姿态成长。谢谢科室里其他带我见识更多的老师们,更谢谢张老师对我说过的“你挺适合当医生”,谢谢这一切,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多的期待。
短短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还是那个我,但又有些许不同。在医院见习的日子,起始怀着忐忑和不安,还有对医患纠纷的焦虑,那么多的伤医事件让我在这个职业的门口踌躇,那样的职业关系是我向往的吗?我一旦成为医生,如果发生恶性事件怎么办?见习之后,这些似乎都不是理由,疑惑和迷惘,不安和焦虑,都在患者的一声声谢谢中消失殆尽,从此,这条路我会走的更加坚定。(南昌大学医学院实习生 王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