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医院肿瘤科主任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学习国际先进的肿瘤科管理理念和医疗服务经验,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医学委员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共同设立了“2016年肿瘤科主任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项目”,在陕西省卫计委的精心组织下,我同另外四家省级医院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课堂教育、实地参观,让我们对美国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及管理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在参观学习过程中的体悟总结如下,与大家共享。
在哈佛医学院我们接受了世界级医学专家的培训
2016年5月20日我们带着领导同事的期冀和嘱托,怀揣期待和好奇,乘航班HU481于下午13:50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研修,经过约13.5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15:10到达波士顿洛干国际机场。7点半左右入住Longwood Medical(长木医学区),开启了为期11天的学习。
由于适逢周六、日,我们参观了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及卫斯理女子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手脑并用”、哈佛大学的校训“真理”、卫斯理女子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对这些全球闻名遐迩的大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在哈佛医学院附属贝斯以色列医院的学习培训。
5月23日上午在哈佛医学院附属贝斯以色列医院Sherman
Auditorium(谢尔曼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由哈佛医学院夏皮罗研究所执行主任理查德.舒瓦斯坦和哈佛医学院国际项目部主任大卫.罗伯茨致欢迎词,大卫教授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学习、踊跃提问并享受学习过程。
一周紧张的学习共有16位哈佛医学院教授作了16场学术报告,并有3位NIH专家作了FISH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报告内容有核糖核酸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学病理学教授弗兰克.斯莱克教授的讲座“OncomiR作为功能性癌症生物标记物”,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研究院/哈佛医学院医学教员杰西卡.雷里洛的讲座“肿瘤科护理安全、质量与价值”,胸部肿瘤学组长/哈佛医学院医学副教授丹尼尔.科斯塔的讲座“精准肿瘤学:关于非小细胞的案例研究”,BIDMC血液科/肿瘤科培训项目副主任/哈佛医学院医学教员迪帕.兰加查里讲座“肿瘤学培训范式:过去、现在、将来”,胃肠肿瘤内科主任/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丽贝卡.米卡达的讲座“肝癌的多学科发展”,胰腺和肝脏研究所副主任詹姆斯.莫泽讲座“胰腺癌病程管理方法”,哈佛医学院放射肿瘤学教授/放射肿瘤学副主席亚伯兰.雷希特讲座“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患者的乳腺切除后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和皮肤肿瘤学项目主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大卫.麦克德莫特“癌症的免疫疗法”,肿瘤外科主管/哈佛医学院肿瘤外科副教授詹妮弗.曾“肿瘤外科新方法:结果评价研究”,癌症遗传学与预防项目主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纳丁.通“乳腺癌风险评估、遗传与预防”,癌症临床试验办公室主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斯蒂夫.科姆“癌症临床办公室的结构和功能”,恶性血液病和骨髓移植科主管/哈佛医学院副教授大卫.阿维刚“癌症治疗的新范式:个性化肿瘤疫苗”,良性血液病研究组主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杰弗里.茨维科尔“癌症患者血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妇瘤科主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斯蒂芬.卡尼斯卡“上皮性卵巢癌”,癌症中心临床主任、血液科/肿瘤科首席执行官曼纽尔.伊达尔戈“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肿瘤科概况”,达纳法伯研究所副主任/哈佛癌症中心会员/哈佛医学院教授洛厄尔.斯琪尼帕“ASCO倡议:癌症护理评估框架”。讲座从预防到治疗,从基础研究前沿到临床研究管理方法、从治疗技术应用到医疗质量保障、从医学人才培养到患者安全,内容丰富,既有常见肿瘤治疗进展又有肿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有治疗策略又有研究方法,有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管理思路的拓展,为我们展示了当前美国肿瘤治疗、医学科研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丰富的学习内容需要我们今后仔细的消化并予以借鉴。
实地参观了MGH、波士顿儿童医院和达纳法伯癌症中心(Dana Farber Cancer Center)等医疗和研究机构,一路行来,虽“走马观花”,“管中窥豹”,然感触良多!
MGH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建立于1811年,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教学附属医院,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医院之一。2012年超越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名列全美排名第一。在外科学领域,1846年,MGH率先将乙醚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1896年,MGH在X光技术诞生不久便将之应用于临床医学。MGH也是应用PET扫描技术(1970年代)和MRI技术(1979年)的先驱。另外在肿瘤学领域、艾滋病治疗、人造皮肤及基因学研究等各方面,MGH也扮演着鼻祖的角色。历史上共有十一位MGH的科学家或在MGH接受过培训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等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该院拥有床位900余张,2015年共有24877名员工,其中医生约2400余名,占全部员工的9.7%,注册护士约4875名,占全部员工的19.6%,年收住49334病人,处理160万门急诊病人,进行42000台手术,接生3950名婴儿。年收入42亿美元,支出40亿美元,其中51%用于员工补偿及福利,拥有超过8亿元科研预算。随后我们参观了著名的乙醚麻醉楼,在当年手术示教室里悬挂者大幅油画记载着当时手术的场景,震撼着每一位来此参观学习的人,今天患者能够安全舒适地手术,使生命再发光彩得益于该技术的发明对外科手术跨越式的推动作用。我们对医院内容介绍中反复提及的麻省总医院的任务有了深刻体会:“以我们的病人及他们的家属的需求为导向。我们的目标在于提供安全的、富有同情心的医疗服务环境;通过创新研究与教育使医疗关怀向前发展;提高我们所服务的不同社区的健康与福祉。”200多年来正是这样的办院理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临床医疗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成果倍出!
波士顿儿童医院是全球最好、美国最大的儿童医院,历年全美儿童医院综合排名第一。小儿癌症历年稳居全美第一。 波士顿儿童医院始于1869年, 140年以来,一直在为儿童疾病的治疗而努力,从1947年首次成功缓解白血病到最近的复杂胎儿心脏缺陷的矫正。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John F. Enders为1954年诺贝尔奖得主,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奠基人。儿童医院大厅有孩子们可以参与互动的大屏幕,安静舒适的等待休息室,公益演艺人员与患儿一起联欢,父母陪孩子在医院花园踢球,长廊中富有艺术气息大幅绘画作品,特别是带有琴键功能的楼梯,上楼时伴随着悦耳的琴声,想必会即刻缓解了就医紧张的情绪。人性化的健康服务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又一种富有童心般的诠释。
Dana-Faber癌症中心成立于1947年,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专科附属医院,美国联邦政府指定的综合性癌症治疗中心。研究院在癌症基因定位治疗、癌症免疫治疗、癌症内分泌治疗、癌症生物治疗、癌症疫苗等临床方面世界领先。引导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介绍到:该中心不设病床只有门诊,大楼的3层走廊联通者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在这里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不仅是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思想的紧密联系与碰撞当中,创新的知识由此也如源泉般喷薄而出。尤其是得知今年刚刚公布的ASCO肿瘤科学奖获得者Dana-Faber癌症中心的William G.kaelin Jr教授,在研究“肿瘤抑制蛋白功能及其在癌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做出了举世瞩目贡献,对这里的敬意更是油然而生。
增进了解、共叙友谊、谋求发展
周二晚上TEMC老师为了让大家相互了解,组织了讨论会。会议上8个小组,每组都派出了演讲者,介绍自己医院开展的工作及科研团队情况。江西省肿瘤医院的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工作经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院目前正在推动此项工作,还缺乏经验的积累,他们的工作给了我工作的启示。周五上午学习结束,理查德.舒瓦斯坦和大卫.罗伯茨二位主任为每个学员授予哈佛校徽,颁发毕业证书,并准备了蛋糕祝贺毕业,惊喜与快乐让每个人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晚上还举办联欢会增进相互了解,各组的文艺节目也是异彩纷呈,活动加强了彼此的了解,为今后工作合作奠定了基础。
思考及启示
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又是来到了哈佛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学习,心中充满着激动和期待。来这前就想:美国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是什么?究竟是什么让美国肿瘤临床与研究一直领先于全球?我们如何应用这些经验来促进自己的工作?通过学习及体验总结为以下5点。
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我们参观学习的4所医院,都非常注重为患者及家属营造良好的医疗秩序、以及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下雨天医院入口处放置雨伞塑料袋,以防止地板有水使患者跌倒。走廊里的饮水机,鲜花及美术作品,设计独特的各式沙发,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平息着焦虑的心情以及在等待中的不安。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的环境设计,让医院变得温馨,拉近了医患的距离,让面对疾病的挑战成为医患的共同目标。
以“患者为中心,人性第一”的医院文化
哈佛大学附属贝斯以色列医院大厅及走廊的显著位置均布置了Human First(人性第一)大幅宣传画,营造以“患者为中心,人性第一”的理念,无形中影响着医务人员,把这种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为患者的服务当中去。医院的行政管理者十分重视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也非常重视为医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医生的工作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选择
美国的医生分工细致,每一位患者入院后,都会有针对其疾病的医疗团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每周固定时间的多学科讨论使得医生在诊治每位患者时都能学习到新的技术,促进了诊治水平的提升,也使医护人员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的进展,强调团队协作,医院管理在于促进医、教、研、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倡导社会各界对医院的关心及捐助
在我们参观的医院随处可见以捐助者命名的大楼、会议室、研究室,捐助作品及名单展示也位于医院的显著位置,体现了社会人 士对患者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对医院公益性的理解和扶持。社会资金的注入,促进了患者安全服务的不断提升,也让医院的人性光芒得以彰显,造福了人类自身,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完善的医学研究保障体制
医院提供医生工作平台,医生团队为患者提供诊疗,预约式的医疗服务使得医生在一周的工作中有固定的时间参与医学科学研究。参与临床工作有临床工作的收入,参与科研工作有科研工作的收入。医生积极参与肿瘤的精准医学研究、转化医学实践、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医学科学委员会和独立的医学伦理委员会保障了临床试验合法有序地进行。研究的资金来源、存在的利益冲突、试验的过程都有规范的监管。使得发现医学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应用新的知识成为工作的常态。
此外,在继续医学教育、医院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员工的创新力及荣誉感、患者隐私的保护、医疗辅助人员对医生工作的支持方面,都让我有了一定的认识。
11天在忙碌中的学习中匆匆而过,得到的启示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入脑海,由于两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不同,美国医院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应用还需要适应中国国情并加以完善。此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拓宽了我今后的工作思路,我将努力发挥所学知识,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内涵建设多谋思路,多创举措。(姚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