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但到了进展期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就低于30%。联合检测血清G-17、PG I、PG I/PG II比值,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提升胃癌的早诊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死亡约35万。胃癌患病率仅次于肺癌,死亡率为第三位。胃癌死亡人数占消化系统肿瘤死亡人数50%。
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下图:
摘自《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同意见(2014,长沙)》
核医学科拟开展早期胃癌的胃功能三项检测,包括以下项目:
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 是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志物,通常使用PG I浓度≤ 70μg/L且PG I/II ≤ 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PG I浓度 ≤70 μg/L且PG I/II ≤ 7.0;
胃泌素-17(G-17): 是胃癌标志物和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标志物,可以明确地反映胃体萎缩、胃窦或全胃多灶性萎缩。血清胃泌素17检测可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临床意义为:
(1)G-17 水平升高:老年萎缩性胃炎、胃癌、萎缩性胃体胃炎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G-17 水平下降:萎缩性胃窦胃炎、全胃多灶性萎缩
(3)G-17浓度变化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萎缩性胃炎;
以上三者都是胃癌实验室诊断的良好指标,是《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同意见》所推荐使用的胃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综合研发发现,虽然胃癌和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胃癌患者的水平更低,而两者的G-17的水平表现正好相反,建议联合检测血清G-17、PG I、PG I/PG II比值,以提高胃癌的早诊率。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但到了进展期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就低于30%。三种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从而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核医学科 丁泽恩 许建林)
我院核医学科开展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