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静脉输液目前是我国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但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例如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性反应、热源反应、
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这些污染来源于生产过程、空气环境、配液操作等方面。近年来,输液安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微粒 污染,逐渐成为输液安全的重点之一。
加强冲配环境管理 ;净化空气,有条件建立静脉输液调配中心。未设静脉输液调配中心的基层医院,在调配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消毒,减少不必要的走动,最好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
改进及规范临床输液操作过程 ;
1. 充分备药。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有无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沉淀、变色等改变。
2. 消毒擦拭割锯后的安瓿。将砂轮浸泡在75% 酒精的玻璃器皿中备用,割锯后再用75% 酒精消毒安瓿割锯处及颈部,能减少安瓿药液中的微粒量。玻璃安瓿控制安瓿锯痕长≤1/4周,并在开启前消毒安瓿颈,割锯后再次消毒并倾斜45度掰开,减少 了药液污染及玻璃微粒。
3. 减少操作步骤。在配药过程中需反复穿刺输液瓶橡胶塞或塑料塞,极易引起碎屑脱落,不仅容易造成针头的堵塞,且增加了碎屑进入输液瓶内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机会。
4. 改变进针角度。建议,针头斜面以45°刺入比直刺的橡胶微粒少,且针头型号小比针头型号大的针产生橡胶微粒少
加强器材的选用和管理
1. 选用全密闭输液产品。全密闭软袋输液系统较半开放式输液(如玻璃瓶塑料瓶),在输液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空气微生物污染。
2. 注射器的选用。(1)选用圆锥形针头,因其针孔在侧壁,与瓶塞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对瓶塞的机械性破坏小。(2)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配制溶液,可避免加药时针头反复穿刺瓶塞的次数,减少微粒的产生 。
3. 采用终端过滤器。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药液的合理使用减少联合用药。研究表明[,药品生产厂家应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药物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临床配液时要充分溶解,减少大分子结晶微粒;规范使用中草药注射液,现配现用。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中不溶微粒主要是药物、输液器具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微粒,临床配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及输液方式不当产生的微粒,故需从这三个环节进行防范,
方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造成的危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积极综合各项输液微粒损害防护措施,选择质量好的输液产品,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提高输液安全。(本文选自护理时讯,静脉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防治措施)